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报告

重商兴业 跨越发展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来源:中国仙桃网

 
重商兴业 跨越发展
——仙桃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联合调研组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前列,综合实力五次进入全国百强。2002年,全省首届县域经济现场会在仙桃召开,会议推介了仙桃发展民营经济、重塑市场主体的成功经验。十年之后,再度聚焦仙桃,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重商兴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力争重返全国百强,争创全省首强,再立发展潮头。

  跨越发展立潮头

  仙桃商业文化深厚,是著名的民营之乡、创业之城。她的地下没有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地上没有国家大型生产力布局,但在80年代,仙桃率先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又率先完成了全部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草根经济”茁壮成长,成为“白手起家”的典范,仙桃也一度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要素资源、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制约,仙桃的发展一度处于低速徘徊的波动期,综合实力排名曾跌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之外。近年来,仙桃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不断地大招商、大开发、大建设,积蓄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全市经济进入提质、加速、转型的新阶段,再显昔日辉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发展加速。2008年以来,仙桃经济发展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快。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5亿元,同比增长15.2%,对比2008年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19962006年仙桃用11年时间增加百亿;20072011年仙桃用5年时间就增加两百亿。二是规模工业发展猛。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4个百分点;产值过亿元企业168家,增加84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26家,增加19家。三是税收收入贡献大。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37.3 %,是2008年的2.16倍,年均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是2008年的3倍,年均增长46.1%2011年财政总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8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76%,分别对比上年同口径提高3.5个和6.5个百分点。仙桃实现了从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民生型财政的转变。四是镇域经济支撑强。全市镇域税收全部突破千万元大关,税收过亿元的镇(办)由2008年的2个发展到2011年的5个,过2000万元的由5个发展到11个,镇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产业升级。一是主导产业快速扩张。全市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无纺布卫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2011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2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2.5%。其中食品加工、无纺布卫材等优势产业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迅速发展为百亿产业板块。机械电子近两年引进12个亿元以上项目,产值实现翻番增长,成为全市最具成长性的优势产业,35年内产值有望从不足百亿元飙升到500亿元。未来五年,全市主导产业都有望建成双百亿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步伐,仙桃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新化方向不断演进。无纺布制品加工是仙桃的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产业由单一制品加工向完整产业链条升级,现已集聚无纺布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450多家,产值达161亿元,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其中高端制品占60%以上,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行列。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88家,农产品加工比重达3.8:1,加工产值突破400亿元,居全省县市首位。医药化工产业随着宜化落户、丝宝扩能以及一批优质中小项目的建成,正由传统的小化工、农化工向现代大化工、精细化工转变,2011年实现产值50亿元。三是产业布局向园区集中。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电子电路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化工产业园、无纺布产业园等一批专业产业园区,引导同类和相关企业向园区定向集中,形成了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良性发展格局。

  3、后劲增强。近几年,仙桃引进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追加投资、裂变发展的计划,并且能够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扎堆跟进、集群发展,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孕育一个产业”的“抱鸡母”效应。2008年以来,全市引进过亿元项目107个,总投资500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形成产值1200亿元,新增税收40亿元,为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盘点仙桃的项目建设,呈现为“四个集聚”:一是台资企业扎堆集聚。全球第四大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台湾健鼎科技投资5亿美元在仙桃建设中部地区最大印刷电路板生产基地。全球500强新金宝集团的子公司台湾康舒科技落户仙桃,投资5000万美元配套富士康生产相关电子产品。台湾第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台湾六和机械集团投资8100万美元在仙桃成立湖北富士和机械公司,并投资1450万美元控股仙桃天轮机械。目前全市台资企业达到35家,实现产值过20亿元,上缴税收近4亿元,预计在建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达79亿元,税收贡献近3亿元。二是品牌食品企业扎堆集聚。食品产业共集聚中国十大名牌月饼——华美、安琪,中国饮料第一品牌——王老吉及湖北旺旺、福建亲亲、香港真巧等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企业18家,居全省县市之最,仙桃就像一座品牌食品企业“博览馆”。“仙桃制造”的品牌食品已遍布湖北各大超市,进入湖北消费群体的购物篮,仙桃也正朝着中国食品加工品牌之都昂首前行。三是大型央企扎堆集聚。中国恒天、中国普天、中粮集团、中国供销、中国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央企相继落户,其中中粮集团首期投资4亿元,现已开工建设30万吨稻谷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四是现代服务业项目扎堆集聚。投资30亿元的排湖高端休闲旅游项目、投资5亿元的武商城市综合体、投资25亿元的文华神家居广场、投资6亿元的华中汽车大市场、投资6.5亿元的立泰钢材城、投资10亿元的江汉农产品大市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先后落户并开工建设。

  4、城乡统筹。一是城市规模加速扩张。2009年,仙桃启动了首期23平方公里的南城新区建设,将城市版图扩大到59平方公里。目前南城新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0亿元,新区“五横九纵”主干道路已基本形成。今年,将再启动15平方公里新区东扩南延工程,初步拉开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二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随着铁路客运站、货运专线、武汉城际轻轨、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仙桃段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城市交通、供水、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品位大幅提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在南城新区开发中,通过迁村腾地、引农上楼,建设农民公寓,变农民为市民,最大限度腾出发展空间。新区累计搬迁农民3200户,安置农民13000多人。在城中村改造和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村居民向社区居民转移,建成了一批极具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型社区,实现村民洗脚上楼、洗脑进城,一大批农民过上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5、民生改善。加快发展的同时,仙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市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以上,一批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仙桃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率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去年年底首批集中发放养老金5800万元,群众“养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大职教、大培训、大就业格局,每年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为企业招工2万多人,基本实现劳有其岗,群众“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72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376户,改造农村危房7719户,一大批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重商兴业有实招

  仙桃科学发展的骄人成绩让人欣喜,如日中天的发展态势让人振奋。探究仙桃提质加速发展的奥秘,其主要作法是以下五个方面:

  1、崇企重商,推动大开放大开发。从仙桃的实践来看,县域经济就是开放经济,就是招商经济。近年来,仙桃始终把开放创业、集聚要素、抢抓机遇当作生命工程来抓。一是弘扬重商文化。仙桃历来崇企重商,全社会形成了“创业光荣,创富光荣”的理念,营造了重商、亲商、护商、利商、留商、暖商的浓厚氛围。通过党政干部参与到招商中,通过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让人人都参与经济活动,都体会发展之艰难,都感受创业之艰辛;使每个人更加顺畅地与企业家交流和沟通,更可能多的接触更大更高层面的大企业,更加自觉地服务企业、尊重纳税人、保护投资者、养息企业家。为争取健鼎电子落户,仙桃市委、市政府与健鼎高层进行了长达28个月的跟踪洽谈,市委书记刘新池先后8次前往健鼎公司大陆总部无锡,曾两次改签班机,星夜拜访企业高层,市工业专班更是往返无锡40多次,甚至大年初一还在无锡向健鼎投资评估专案小组成员逐一拜年沟通,让健鼎高层深切感受到了仙桃干部实干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从而最终把橄榄枝抛给了仙桃。二是构建大招商格局。仙桃从市直部门抽调135名干部组成47个招商专班,布点全国大中城市招商,基本上全国大陆所有省份都有仙桃招商专班;发挥仙桃籍在外成功人士多、企业老板多的优势,在各省(市、区)组建仙桃同乡会(商会、协会),构建招商网络。另外,仙桃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200多万元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臣,形成了重招商、奖招商的鲜明导向。2011年,共兑现招商奖金300万元,个人最高的获得10万元奖金。三是形成全方位开放。仙桃不仅第二产业对外开放,一、三产业也是全面对外开放。在一产业上,引进香港万钜公司投资30亿元开发排湖公园,打造中部高端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在二产业上,对健鼎、王老吉、宜化、中粮等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项目,不惜先期投资近10亿元延伸管网配套、新上基础设施。在三产业上,引入浙江上市公司银泰重组仙桃商城大厦,投入巨资进行改扩建,将仙商建成营业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近10亿元、全国县市中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大楼。在城市建设上,率先引入开发性经营城市理念,引进国开行、中国外建、上海祥符、武汉现代、福星科技等企业,采取投融资模式、BT模式、企业自主招商模式,投资9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标准化厂房建设。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大胆拿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香港双威、浙江荣怀等集团投资16亿元兴建大学城和教育产业园。

  2、高位谋划,融入大区域发展。标准决定水准,定位决定地位。仙桃虽然版图小、人口总量小、经济规模小,但仙桃人不以地小而自小,而是把自己放在全省、中部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审视和谋划,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集聚资源、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他们提出“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和市州富有竞争力的“追兵”,努力在全国县(市)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江汉平原振兴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中脱颖而出。为此,他们奋力推进“四个跨越”:一是综合实力从百亿量级向千亿量级跨越,努力构建武汉城市圈西翼经济中心,使仙桃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强市、区域发展的龙头;二是城市形态从县域小城市向大中城市跨越,努力构建武汉城市圈西翼发展要素集聚中心,使仙桃成为联通全国、对接武汉、辐射江汉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三是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跨越,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示范中心;四是人民生活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构建武汉城市圈西翼宜业宜居中心,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岗位、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把仙桃建成全面小康的幸福城。

  3、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仙桃企业主体是民营企业,是“草根经济”,起点低、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为此,仙桃大力实施“千家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扶持“草根经济”长成“参天大树”,强健工业骨干。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仙桃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滚动发展,做大做强。丝宝集团曾是仙桃最大的税源支撑,面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丝宝产品市场一度萎缩,税收大幅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和配合丝宝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实行了股份转让和战略重组,使丝宝集团与宝洁、联合利华站在同一平面竞争,税收逐步增长,2011年拜尔斯道夫日化与丝宝集团共上缴税收1.65亿元。迈亚是仙桃唯一的上市公司,仙桃市推动丝宝集团与迈亚集团实行战略重组,盘活资产存量,变包袱为财富,破解迈亚公司发展瓶颈,使迈亚集团重现生机,稳固了仙桃的核心税源,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这几年,仙桃还成功推动湖北宜化集团重组仙隆化工、深圳安琪食品重组万荷堂莲业、台湾六和机械重组天轮机械、中国恒天重组嘉华,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二是推动企业扩规提能。仙桃把扩规企业当作招商项目来对待,从政策、税收、土地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引导落户企业不断扩容增量、裂变发展。旺旺落户仙桃十年,由一厂变为七厂,在仙桃建成湖北旺旺总厂,产值由最初的不足2000万元跃升到2011年的12.78亿元,上缴税收由5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8400万元。去年又投资6000万美元,启动第四期扩规工程,预计投产后将年创产值1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旺旺湖北总厂。富士和机械计划在仙桃5年内建6个厂,全部投产后可形成30亿元的销售规模;一期工程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99天,二期工程今年6月可完工,三期工程即将启动。三是推动企业技改升级。仙桃充分运用节能减排约束机制和产业转型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向高新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仙桃市无纺布企业加快由工业级劳保制品向医疗级卫生制品、由低端防护制品向高端专用制品升级换代,一批规模企业将一半以上加工量调整为高端产品。德兴公司研发了SMMS四层复合无纺布,每吨无纺布升值达6000元。宏祥公司开发超声波热合手术衣,产品附加值是同类产品的6倍。富实公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活性炭口罩、太空帽等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比普通无纺布提高近20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企业技改资金投入达50亿元。

  4、突破瓶颈,创优发展条件。为了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各类要素的瓶颈制约,仙桃大胆创新,善用市场机制的办法破解难题,全力创优要素保障环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破解用地难题。土地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山区难就难在土地资源稀缺,必须开山造地;平原地区难就难在耕地红线不能碰,大片土地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仙桃市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集约、腾地上做文章。这几年,仙桃城区通过迁村腾地、引农上楼,共集约节约土地8000亩。此外,大力开展“三地”(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违规转让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加强土地经营管理。2011年政府收回土地14宗,依法处置闲置、低效土地近2000亩。另外,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城中村、城郊村利用村级非农建设用地,开发兴建标准化厂房,开展租赁经营。全市已建设村级标准化厂房20多万平方米,吸引35家中小企业入驻经营。同时,强化投资强度,积极引导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向空间要地。二是破解建设投入难题。城市建设投入不足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仙桃通过经营城市、市场运作,着力破解城市建设投入难题。仙桃在全省率先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搭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几年来,共融资近20亿元,用于南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仙桃积极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在全省首创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开发区的模式。引进武汉现代城建集团联合加拿大贝祥投资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现代·中加科技城,开发工业厂房260万平方米,整个园区的规划设计、基础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全部由企业自主进行。三是破解融资难题。县域经济发展先天不足,最大原因在于原始积累不够。仙桃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和金融发展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引导本地银行扩大信贷投放,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信贷净投放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加强与在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与省中行、农发行、中信银行达成向仙桃综合授信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异地股份制银行合作,争取光大银行、浦发行、深发行等异地银行累计为仙桃企业提供贷款近4亿元。与此同时,仙桃市围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每年定期开展“金融机构牵手中小企业”活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实。大力开展金融招商,成功组建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北农商、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麦肯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扩大金融服务能力。仙桃已成为我省县域金融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四是破解用工难题。这几年,随着大批企业入驻,用工缺口变大。仙桃积极整合上级政策、整合培训资源、整合部门力量、整合城乡劳力,着力构建大职教、大培训、大就业格局,统筹解决就业与用工问题。在就业培训上,仙桃整合国家“阳光工程”、“雨露工程”项目资金,对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每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引导职业学院、技术学校对接当地主导产业,开设“订单班”,组织职业学院与全市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对接服务上,各乡镇成立劳务公司,各村聘请劳务协管员,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镇村为企业招工。

  5、创新服务,营造一流环境。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全国各地基础设施都大为改观,从硬环境上已很难分出高下,而且各地能给的优惠政策已经逐渐趋同,但是服务的软环境就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差在理念上、差在细微处、差在效率上。仙桃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工程来抓,致力打造与沿海地区等高对接的投资环境。一是创新行政审批服务。仙桃在全市开展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将原分散在部门各个内设科室的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科室,成立行政审批科,将行政审批科整建制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中心到位、行政审批权限到位、审批人员进驻中心到位)改革,实行项目审批“四减一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466项减到266项;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由132项减少到62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0%左右;全市42家审批职能部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266项审批事项进驻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二是创新行政服务。仙桃全方位建立起以项目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对重大项目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三最”承诺(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四式”服务(秘书式参谋、保姆式服务、警卫式保护、亲情式关爱)、“五制”要求(领导包挂制、部门包保制、民警驻勤制、手续代办制、服务专员制)和“五零”举措(行政审批“零”障碍、委托代办“零”收费、各类服务“零”距离、配套接入“零”负担、建设经营“零”干扰)。三是建立“经济环境110”制度。仙桃市实行纠风办与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由市纪委副书记兼任纠风办主任。开通“3650110”经济环(纠风)热线,接到投诉后,城区15分钟内赶到处理,镇办45分钟内赶到处理,实现从受理投诉到调查分析、结果处理、材料归档等一系列过程程序规范,快办快结。2011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投诉89起,全部及时妥善处理。四是实行“以票控费”制度。对全市27个窗口部门和42个中介机构收费票据进行集中统一监管,从源头预防腐败和行政乱收费行为。五是深入开展“百日整治”活动。仙桃每年集中一段时间,抓住一批重点问题,不间断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百日整治”,集中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出的突出问题。三年来,共查处案件238起,处理相关人员316人。一些台商在谈到为什么来仙桃落户时,感叹最多的就是仙桃无微不至的行政服务和崇企重商的文化氛围。

  营造“气场”是关键

  仙桃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使我们感受到仙桃上下同心、尊商重企、共谋发展的强大“气场”,让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发展县域经济要解放思想,崇企重商。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是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大,地处内陆腹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人们“崇企重商”意识比较淡薄,尤其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对民营企业家的尊重还显不够。发展县域经济,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营造崇企重商的文化氛围,使加快发展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有了良好的发展文化,全民创业、“草根经济”,才能像雨后的蘑菇一样成片地冒出来。从仙桃的经验来看,发展重商文化,一要推动社会的价值导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重商文化的形成,前提在于培育整个社会的商业精神和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在于营造人人追寻商机、处处推崇创业的良好氛围。在这方面,仙桃人的观念是“有小钱当小老板,有大钱当大老板,没有钱借钱也要当老板,借不到钱做梦也要当老板”。我们要在全社会引导人们树立当老板光荣、致富光荣、创业光荣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理念,努力在市场中寻找发展商机,在竞争中增强谋生本领,在创业中追求物质财富,在奋斗中提升人生价值。二要推进社会心理由“官本位”向“商本位”转变。仙桃完全靠草根经济发展而来,有着崇企重商的优良传统,历来把商人高看一等、厚爱十分,一些企业才得以在仙桃茁壮成长。米老头四年三次扩规,富士和边投产边扩规,旺旺十年一厂变七厂,无不得益于仙桃崇企重商的良好氛围。发展县域经济,就要破除 “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企业本位”、“企业家本位”、“市场主体本位”的新观念,让“企业家老大”、“先商后政”和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企业家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湖北成为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的“高地”、成长的“湿地”、聚集的“洼地”。三要推动发展思维由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够,还是市场主体不多、不大、不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要精明,更要开明;既要竞争,更要合作。不开明就引不进来,不合作就强不起来。合作共赢,说到底是一个利益观的问题。资本具有天然的趋利性,哪里政策好,哪里门槛低,哪里能赚钱,资金、项目就会往哪里跑。35家台企扎堆齐聚仙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仙桃发展再次证明,营造重商文化,落脚点就是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像湖北这样内陆型和内生型经济地区,一定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放水养鱼、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以更加开明开放的发展思维加快推进湖北新的跨越。

  2、发展县域经济要主动作为,扬优造势。发展上的“势”,既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力量。良好的发展态势、创业气势,是加快发展的一种无形推动力。仙桃快速发展的成功要决之一,就在于他们能够科学审势,用心谋势,发力造势,在扬优造势中释放能量,激发活力,跨越崛起。一是顺势而上。这几年,仙桃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手笔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大规模引进国家级品牌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度扶持品牌企业扩规改造、裂变升级,连续几年保持了品牌企业接踵而至、产值增幅高位攀升的良好态势,目前正朝着“中国食品加工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仙桃的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特扬优,以特制胜,走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借势而进。仙桃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道,在于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宏观环境中寻找机遇、捕捉机遇、运作机遇甚至创造机遇。这几年,他们抢抓沿海产业和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抢抓“三试合一”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的新优势增创了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可以说,仙桃经济提质加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多重叠加、多元牵动的黄金机遇。“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抓住一次机遇就会实现一次腾飞”。对各地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审势借势,抢抓机遇,真正把机遇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三是造势而为。环境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机遇,有了环境,没有项目可以引来项目,没有资金可以引来资金,没有人才可以引进人才。仙桃把培育环境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来打造,引来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纷纷落户。用仙桃市领导的话讲,“在项目引进上,我们敢于和任何中等城市PK”。这番言语折射出仙桃干事的底气、环境的灵气。在当前政策、区位等要素差异不断拉平的情况下,区域发展之争越来越体现在环境的竞争,特别是软环境的竞争。而在环境竞争中,一个地方主要领导的水平、领导班子的水平又是决定那个地方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仙桃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发展县域经济要把环境作为生命工程来抓,以硬投入提升硬环境,以硬措施优化软环境,努力打造中部最佳投资环境。

  3、发展县域经济要统筹兼顾,聚集民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共享成果的发展。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统筹抓好各方关系,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一要统筹抓好“城”与“乡”。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把“城”做大,还要把“乡”做实。仙桃发展县域经济首先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大力推动配套产业向乡镇延伸,发展一批特色乡镇工业小区,形成了镇域经济发展的“雁群效应”;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积极推进城乡均等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水泥路修到村里头,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自来水牵进了厨房里,沼气池建在房屋后,群众办事不出村,看病不发愁,回家看有线,出门逛超市,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仙桃的发展表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二要统筹抓好“工”与“农”。当前,解决农村的问题还是要靠城市,解决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靠工业。仙桃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他们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农田打造成为工业生产“第一车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产业化带动,仙桃涌现出“全国养鳝第一镇”张沟镇、“全国养鳖第一镇”杨林尾镇、“全省养鸡第一镇”郭河镇等一批特色乡镇。从仙桃的发展来看,农业要强,关键要延伸产业链条;农村要富,关键靠工业化来提升。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必须以“四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真正把“中部粮仓”变成“世界餐桌”。三要统筹抓好“人”与“物”。发展不仅仅是片面追求总量扩大、指标上升,根本目的还是追求民生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仙桃在加快发展中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导向,在公共财政上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在重大决策上优先满足民生需求,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在拆迁征地中优先考虑群众长远生计,真正以民生改善集聚民智、汇聚民心、凝聚民力。在南城新区建设中,他们坚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每个村预留15%的产业用地,农民经过培训后可以优先到附近工厂上班,现在老百姓都是主动拆、抢着拆,至今未发生一起大的集体访或越级访,未发生一起群体事件。仙桃的做法证明,只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能得到老百姓理解和拥护;只有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到城乡面貌改变上,体现到老百姓笑脸上,才能凝聚民智、集聚民心,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4、发展县域经济要提振精神,实干拼搏。精神状态决定发展状态,精神区位决定发展区位。仙桃调研一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级干部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面貌。正如仙桃的同志所说:“仙桃是出奥运冠军的地方,是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干工作、办事情理应勇争一流、一马当先。”所以,我们谋发展要有一种精神境界,要有一股不甘落后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埋头苦干的实劲。一要敢于担当。在仙桃,各部门一切以有利于企业为原则,把方便留给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他们敢于斩断部门利益,真正给企业让利,为企业松绑。为官一任,执政一方,必须要勇于担当,要有胆有识、敢做敢为、敢担责任、敢于碰硬。二要自我加压。县域经济发展一般先天不足,原始积累不够,瓶颈约束突出,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发展,就需要我们跳起来摘桃子,蹲下来抓落实,敢于抢前争先、迎头而上。虽然这几年仙桃一直走在县域经济前列,但他们觉得自己远远没有骄傲自满、闲庭信步的资本。他们提出要争做全省县域经济的标兵、市州经济的追兵、区域发展的龙头,全市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发展经济的浓厚氛围。三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再好的蓝图,不付诸实施,都只是空中楼阁;再好的思路,不加以落实,都只是一纸空文。仙桃的巨大变化是干出来的。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求真务实、勤奋敬业、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健鼎落户仙桃,7天就迁坟936座坟墓,搬迁农户60多户,并对土地进行了吹沙平填。正是靠这种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才保证一座现代化工业城的快速崛起。仙桃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干创造奇迹,实干决定一切。四要团结拼搏。在仙桃,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不论是部门还是企业,不论是市内仙桃人还是在外仙桃人,都为仙桃发展争目标、引资金,献计献策、出智出力,仙桃80%的项目都是靠他们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促成的。市“四大家”领导不分一线二线,每人包挂一个重点项目,人人围绕招商干,盯着项目转,形成了同吹一把号,同唱一个调,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心的良好局面。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奏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气场。

  调研组成员:

  梅学书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李新 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

  敖 毅 省委政研室农村处调研员

  孙 瑜 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副处长

  张小舟 省经信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李 嵩 省经信委县域经济处副处长

中国仙桃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8-3227553 E-mail:7635744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