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1983)
1983年大事记
1月
26日,县农药厂研制“氯化一解法合成水酸异丙脂”成功,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30日,县轴承厂试制“轴承紧定衬套”成功,经国家机械工业部鉴定合格,被指定批量生产。
同月,县供销系统开始实行体制改革,改“官办”为“民办”,开展各种形式的农商联营,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2月
13日,仙桃电影院建成首映,有座位1500个。
28日,县可锻件厂研究实验“全煤粉退火”成功,每吨退火件煤耗由原来的0.6吨下降到0.24吨,退火件经二汽、鄂钢多次鉴定,稳定性达到或超过国家“KT—10”的标准要求。
同月,以林重庚为团长、爱俊·伍德为副团长的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来沔阳考察工业、农业、商业、财政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
3月
在全国首次国际旅游会上,沙湖立体贝雕系列产品,获全国工艺美术旅游产品玉牌奖。9月,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春
占地500平方米的仙桃镇渔网市场在好义街后汉江大堤脚下建成开放。为全国第二大渔网集散地。
4月
上旬,全县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23139户。
5月
9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来沔阳检查杜台分洪闸设施。
6月
1日,遵照国家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暂行规定》,县财政局在全县国营企业中试行第一步利改税。
同月,荆州地区扫盲委员会对沔阳扫盲工作进行全面验收。省工农教育委员会批准沔阳县为基本无文盲县。
7月
27日,县电厂试制SJT315/10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成功,经武汉电力中心试验所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9月
3日,联合国粮棉组织助理副代表肖特朗、高级项目官员黎东群和美国西方设备供应公司总裁海恩斯来沔阳考察,并投资248万元,在杜家湖援建棉种机械加工示范厂。该示范厂于1984年10月建成投产,日加工棉种48吨。
26日,汉江出现特大洪峰,仙桃水位36.24米,杜家台分洪闸启闸分洪,持续148.3小时。
28日,荆州中级人民法院和县人民法院在仙桃召开有6万人参加的公判大会,宣布判处一批罪行严重的流氓团伙头子、杀人犯、抢劫犯、强奸犯死刑和一批流氓、盗窃罪犯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同月,九合垸原种场采用系谱选择法,培育出夏大豆新品种“荆沔209”,该品种平均亩产230斤左右,最高可达400斤以上。
10月
21日,洪峰又到,杜家台分洪闸再次开闸分洪,在联合垸、天星洲、小大垸炸堤泄洪。
同月,省长黄知真由荆州地委书记赵富林陪同,视察沔阳灾区。
县机械厂设计制造的鄂100—5型割晒机运销埃及。
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县轻工机械厂仿制的KTS—I型塑料提花编织机,获国家经委“金龙奖”和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11月
18日,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12月
5日,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来县视察卫生工作。
10日,县水泥厂研制的全国第一台工业用“悬浮矿渣烘干机”投入使用,较小型回转烘干机节煤50%,节电57%,提高工效10倍,空气中含尘浓度达到国家粉尘排放标准。
16日,沔阳被列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由国家和省、县三级联合承包基地建设和管理。
19—21日,县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仙桃召开,成立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同月,县凉席厂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
同年
全县工交企业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区、乡首次推行干部聘用合同制,其办法是:公开招聘、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用。
陈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县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
沔阳被确定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之一。1986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改灶节柴达标县。
仙桃镇叶王村开始对独生子女实行免费医疗,免费入托、入幼,免费上学。此为沔阳县之首例。
郭河轴承厂生产的“钢锹”和沙湖蛋品加工厂生产的“沙湖盐蛋”,分别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